白衣天使守护健康
健康生活
日前,第四十九届南丁格尔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国7名护理工作者获得南丁格尔奖章。 在临床一线,用爱心、细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计得失、奋勇而上……他们践行为患者服务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南丁格尔精神。 守护健康,彰显医护责任担当 “守护患者健康就是我的事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甘秀妮从事护理工作40多年,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应急救治现场。2003年抗击非典,她冲在第一线;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是第一批国家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 2020年初,一名新冠重症患者危在旦夕,需要进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但偏远山区没有相应技术设备。甘秀妮当即率领护理团队,带上设备,在深夜的山路上奔波7个多小时,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她说:“能够帮助患者,自己才有价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赵雪红,在随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工作期间,注意到一名患儿迟迟不肯入睡。“他一副害怕的样子,我就问他为什么不睡觉。”赵雪红说,当得知患儿是因为恐惧埃博拉病毒不能入睡时,她主动留在病房陪伴患儿。 “海拔3000多米,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连日长途奔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蒋艳回忆起2020年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帮助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景,感慨万千。 为了找到适宜的防护方案,减少当地医护人员感染,她一遍遍地与当地医护人员交流气溶胶防控技术,探讨氧疗过程中每一个可改进的细节,同时,指导防护装置发生意外脱落或者损坏时的应急处置方案。 造福患者,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 “我刚来的时候,只有不到40台机器。现在这里有100台血透机同时工作,每个护士管理4到5台。”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兼血透室护士长陈静说。在血透室里,护士要随时关注仪器参数、患者表情,及时发现常见并发症。 为了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陈静成立了营养、心理、贫血、通路等护理管理小组,并开展了24小时血液透析服务,其所在科室血透患者存活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她说:“护理工作是一份非常有价值、可以造福患者的工作,我愿意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我常和年轻护士讲,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颖惠要求,离患者再近一些,要让患者得到专业护理,感知到温暖和关爱。 一次,一名8岁患儿因车祸导致多脏器严重受损,经历多次手术后进入ICU。查房中,张颖惠发现患儿腹股沟伤口处突然大量出血,判断可能是股动脉破裂,她一边迅速加压止血,一边紧急联系医生对其进行手术,经过积极抢救,患儿终于转危为安。 张颖惠还开展了山西省首例机械通气患者三腔营养管盲插技术,保障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创新“床旁一小时”查房模式,带领护理专家组到病床旁对危重患者视、触、查、听,联合制订护理计划,每日动态追踪,极大提升了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服务社会,用行动传递无声大爱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麻风病区护士长邢少云199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麻风院区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 “那时,院区没有一条水泥公路,也没有完好的医疗设施,我面对的是256名麻风病患者。”邢少云说,“许多人曾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我说,因为我有选择,患者没有选择。只要还有一个病人在这儿,我就会一直坚守。” “我刚到医院时,医护人员给患者送药品物资,没有人敢用手直接接触,都怕传染。”邢少云回忆。通过请教专家前辈、学习深造,邢少云总结出“麻风病可防、可控、不可怕”的经验,致力于消除人们对麻风病人的歧视。 “好的技术和经验,我们要推广到更远的地方去。”多年来,邢少云团队深入基层开展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残疾护理及心理咨询等业务技术指导,提高了全省麻风病护理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培养输送了一批专业型临床麻风病护理骨干。 带领团队帮扶社区孤寡独居老人,志愿服务达1万余人次;积极参加义诊活动,为远郊的老百姓提供就医便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科原护士长刘小娟积极践行红十字精神。 刚做志愿服务时,刘小娟结对帮扶的是一名83岁的独居老人,其患有高血压,膝关节活动不便。多年来,刘小娟每月都到老人家中看望,春节期间还在家做好饺子给老人送去。 从医院退休后,刘小娟担任了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秘书长一职,她说:“我要用一生践行参加工作之初的誓言,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为护理事业奉献终身!”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9日 07 版)
标签:患者,南丁格尔,护理部,麻风病,一名,患儿,护士长,她说,医院,副主任